垃圾处理数据管理系统功能说明书
一、引言
(一)编写目的
本功能说明书详细阐述基于给定数据库表结构所构建的系统的各项功能,方便系统开发人员、维护人员、操作人员和相关利益者了解系统业务逻辑与操作流程,为系统使用、升级和优化提供依据。
(二)系统概述
本系统围绕垃圾处理多个环节进行数据管理与分析,涵盖垃圾清运、处置厂运营、生产系统监控、环境检测和各类统计分析等,通过收集、存储、分析和展示相关数据,辅助管理人员监管垃圾处理全流程、制定决策和评估效果。
二、功能模块详述
(一)垃圾清运数据管理
- 数据录入与更新:
- 支持录入全程分类垃圾清运详细信息,如在 “全程分类垃圾清运表” 中记录车辆(车牌号、车型)、垃圾来源(来源站点代码、街道、区县)、进出厂时间、垃圾类型、重量和分类情况等。
- 可更新已录入的清运数据,如出现错误或有新信息时,依据数据记录的唯一标识(如 “id” 字段)修改,同时更新 “更新时间” 字段。
- 数据查询与统计:
- 按不同条件查询垃圾清运记录,如按场地名称、编号、垃圾类型、时间范围筛选清运数据,了解特定场地或时间段内的垃圾运输情况。
- 通过 “全程分类垃圾清运日数据统计表” 按日、月等维度统计不同运输类型(车运、船运)、不同垃圾类型在各区县的清运重量,评估区域垃圾清运情况。
(二)处置厂数据管理
- 基础信息维护:
- 在 “处置中心表” 中管理处置中心基本信息,包括编码、名称和描述等,记录创建和更新人员及时间信息,保证信息可追溯。
- 在 “处置厂表” 中维护处置厂详细信息,如占地面积、投资金额、建设标准、设计和最大日处置量等,掌握处置厂资源配置和处理能力。
- 数据项配置管理:
- 利用 “处置厂数据项配置表” 配置处置厂各项数据属性,明确数据项编码、名称、类型(瞬时值、累计值)、生产系统字段名、计量单位和是否为实时监控数据等,规范数据采集和管理标准。
- 实时与累计数据管理:
- “处置厂生产实时数据表” 存储处置厂生产实时数据,如实时采集的数据值、采集时间、采集人等,用于实时监控处置厂运行状态。
- “处置厂日累计数据表” 记录处置厂日累计数据,区分数据来源(系统统计、人工输入),按日、月统计不同数据项数值情况,分析处置厂日常运营效果和生产能力变化。
(三)生产系统监控数据管理
- 各类型厂实时数据收集与展示:
- 针对湿垃圾厂(生物)、焚烧厂一期、二期等不同类型生产厂,分别在 “生产系统 – 实时数据 – 湿垃圾厂 (生物)”、“生产系统 – 实时数据 – 焚烧厂一期”、“生产系统 – 实时数据 – 焚烧厂二期” 等表中收集各生产环节实时数据,如沼气产量、焚烧量、设备运行参数、污染物排放情况等,全面反映生产系统实时运行状态,按需展示给相关人员。
- 监控数据测量值管理:
- 在 “生产系统 – 监控数据测量值 (渗沥液厂)” 表中记录监控数据测量值信息,包括测量数据编码、实时数据位号、测量值、上次测量值、增量和采样相关的时间、人员等,跟踪数据变化趋势和对比分析不同阶段生产情况。
- 机组与数据定义管理:
- 通过 “生产系统 – 机组类型” 和 “生产系统 – 机组系统” 表管理生产系统中的机组类型和机组系统信息,定义机组编码、名称、描述等,梳理和维护生产设备和系统架构。
- 在 “生产系统 – 监控数据定义 (渗沥液厂)” 表中对生产系统的监控数据进行定义,明确测量数据编码、名称、描述、属性、获取方式、国标值等,保证监控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
(四)环境检测数据管理
- 环境检测指标记录:
- 在 “环境检测 – 监控值” 表中记录环境检测的监控值,如污染物编码、名称、强度、标准值和对应站点、出口、采集时间等,监测垃圾处理对环境的影响,判断是否符合环境标准。
- 在 “环境检测 – 炉温” 表中收集记录炉膛温度、标准值、工况信息等,从温度角度监控生产环境状况。
- 在 “天气信息” 表和 “环境监控 – 降雨量” 表分别记录天气信息(城市天气、气温、风向、风速等)和环境监控的降雨量情况,综合考虑外部环境因素对垃圾处理及周边环境的影响。
- 工况与出口信息管理:
- 通过 “环境检测 – 出口工况” 表管理环境检测中的出口工况信息,记录站点编码、出口编码、出口状态、工况名称等,分析不同出口位置的环境情况与运行工况。
(五)统计分析与报表功能
- 数据统计汇总:
- 依据不同数据表,系统按各种维度(时间、区域、处置厂、垃圾类型等)对垃圾清运量、处置厂生产数据、环境检测指标等进行统计汇总,如利用 “生产系统 – 焚烧厂统计数据” 表统计焚烧厂不同周期内的渗沥液、垃圾进厂量、飞灰和炉渣产出量等数据的累计值,为整体运营效果评估提供量化依据。
- 从 “大屏字段管理表” 和 “大屏字段数据表” 配合,按照大屏区域编码、字段名称等配置和统计相应数据,用于在大屏展示特定数据信息,满足可视化管理和展示需求。
- 报表生成与导出:
- 根据统计分析结果生成报表,形式有表格、图表等直观展示方式,内容涵盖垃圾处理各环节关键指标和趋势变化。支持将报表导出为常见文件格式(如 Excel、PDF 等),方便分享和存档,供相关人员进一步分析、汇报或决策参考。
(六)其他辅助功能
- 地区街道信息管理:
- 通过 “地区街道表” 维护地区街道信息,包括地区的自增 “id”、上级地区 “id”、地区名称、简称、英文名称和创建、更新人员与时间,准确记录和查询垃圾来源和处理涉及的地域信息。
- 垃圾类型管理:
- 在 “垃圾类型表” 中定义不同垃圾类型,明确分类编号、名称和大分类属性等,保证整个系统中垃圾类型的统一管理和准确分类统计。
- 接口调用记录管理:
- 利用 “全程分类接口调用表” 记录全程分类相关接口调用情况,包括请求时间、唯一编码、版本和请求内容等,便于审计系统接口使用情况和排查问题。
- 大屏展示相关管理:
- 涉及大屏欢迎页(“欢迎页” 表)、领导访问图片(“领导访问图片” 表)的管理功能,可配置欢迎语、图片链接、展示状态等信息,丰富大屏展示内容和形式,提升系统展示的友好性和专业性。
- 再生建材中心相关管理:
- 针对再生建材中心,通过 “再生建材中心设备表” 管理设备信息,在 “再生建材中心环境监测表” 记录环境监测数据,利用 “再生建材中心设备数据配置表” 配置设备数据属性,以及通过 “再生建材中心设备数据表” 和 “再生建材中心统计数据表” 分别存储设备采集的数据和中心的统计数据,实现对再生建材中心的设备、环境、生产数据的综合管理与分析。
三、用户角色与权限
(一)系统管理员
- 拥有系统最高权限,可进行各类基础数据(如地区信息、垃圾类型、处置厂基础信息等)的录入、修改和删除操作。
- 负责用户账号管理,包括创建、修改用户角色和权限分配,确保不同用户角色只能访问和操作其权限范围内的数据和功能。
- 对系统整体运行参数进行配置,如数据库备份策略、接口调用规则等,保障系统稳定运行。
(二)数据录入员
- 负责将垃圾清运、处置厂生产、环境检测等各环节的原始数据准确录入到相应数据表中,如在 “全程分类垃圾清运表” 录入垃圾清运记录,在 “处置厂生产实时数据表” 录入处置厂实时数据等。
- 可修改自己录入的错误数据,但范围仅限于未审核确认的数据部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数据分析员
- 有权查询和获取系统中各类数据,运用专业工具和方法分析数据,如根据垃圾清运数据和处置厂生产数据评估垃圾处理效率、依据环境检测数据判断环境风险等。
- 能生成各类统计报表和数据分析图表,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依据,还可对数据深度挖掘,发现潜在规律和问题。
(四)普通查看用户
- 只能查看经过授权的部分数据和报表,如查看所在区域的垃圾清运统计情况、特定处置厂的生产指标数据等,用于日常工作中基础数据查询和了解业务进展。
四、系统界面设计
(一)登录界面
- 简洁,有用户名和密码输入框及登录按钮,支持记住密码、找回密码功能,方便用户登录。
(二)主菜单界面
- 采用清晰菜单结构,分类展示不同功能模块入口,如 “垃圾清运管理”、“处置厂数据管理”、“生产系统监控”、“环境检测”、“统计分析” 等,方便用户定位功能模块。
(三)数据录入界面
- 根据不同数据表结构设计录入表单,表单字段与数据库表字段对应,每个字段有提示信息,确保数据录入人员准确填写。如垃圾清运数据录入界面按 “全程分类垃圾清运表” 结构,依次展示场地名称、编号、车辆信息、垃圾来源等字段。
(四)数据查询与统计界面
- 有灵活的查询条件输入框,用户可按单个或多个条件组合查询,如时间范围、场地名称、垃圾类型等。统计功能以直观图表(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和表格展示结果,方便用户理解数据含义和变化趋势。
(五)报表生成与导出界面
- 列出可生成的报表类型,用户选择后,系统根据预设模板和统计数据生成报表并展示。提供导出按钮,支持将报表导出为常见格式,便于保存和分享。
(六)权限管理界面(仅系统管理员可见)
- 以列表展示系统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名、角色、权限范围等。有添加、修改、删除用户和调整用户权限的操作入口,通过勾选不同功能模块和操作权限选项,实现细粒度的权限分配管理。
五、数据存储与安全
(一)数据存储
系统用关系型数据库(如 InnoDB 引擎的 MySQL 数据库)存储数据,依据数据表结构将不同类型数据分类存储,保证数据结构化和规范化。对非结构化或复杂数据(如 json 格式数据字段)合理存储,并通过合适方式查询和解析,满足业务需求。
(二)数据备份与恢复
制定定期数据备份策略,如每日全量备份或每周全量备份结合每日增量备份,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异地存储介质或云端,确保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及时恢复,保障系统正常运行和数据完整性。
(三)数据安全
- 用户认证与授权:通过严格用户登录认证机制,要求输入正确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身份验证,同时基于用户角色分配不同操作权限,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操作。
- 数据传输安全:在网络传输中,采用加密协议(如 HTTPS)对数据加密传输,防止数据在客户端与服务器间传输时被窃取或篡改,保障机密性和完整性。
- 数据访问控制:在数据库层面设置访问控制策略,限制不同用户角色对数据库表、字段的访问权限,只允许合法数据库操作语句执行,增强数据安全性。
六、系统性能要求
(一)响应时间
正常网络环境下,常见数据查询操作(如查询单个场地的垃圾清运记录、获取特定处置厂的实时生产数据等)响应时间控制在 3 秒内;复杂统计分析和报表生成操作响应时间尽量控制在 10 秒内,保证用户操作流畅,减少等待时间。
(二)并发处理能力
系统支持一定规模的并发访问和操作,预计同时在线用户数在 [X] 人左右,并发操作主要集中在数据录入、查询和统计分析等功能。系统要保证在高并发情况下不卡顿、数据无冲突或系统不崩溃,确保数据准确性和一致性。
(三)数据准确性与完整性
系统保证数据在录入、存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通过数据验证机制、事务处理机制等技术手段,防止数据录入错误、丢失或不一致,确保各项功能基于准确数据运作,为垃圾处理业务提供可靠数据支持。